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图文相反的故事有哪些

2022-10-29 18:24 作者:光明网 围观:

烂梗这么多,它还是一部好剧,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光明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图文相反的故事有哪些1

作者:陈建新

“看到鲸鱼在车厢外飞的画面,就觉得韩剧真的好厉害,总是能给我新的悸动。”在豆瓣上,网友这样评价《非常律师禹英禑》。这部完全靠口碑带“火”的韩剧已达9.0分,跻身“神剧”行列。

只看前两集,相信很多人会质疑:凭什么?

《非常律师禹英禑》中的烂梗太多:

首先,框架来自《阿甘正传》。女主(禹英禑)是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却尽展天赋、大杀四方,还赢得了帅哥的爱情。这种“开挂故事”已成套路。

其次,工具人横飞:在情感上,男友是“花瓶+金手指”,被无数美女追逐,却只迷恋女主;在职场上,只作恶不干活的恶人(权敏宇)、严肃却公允的上司(郑明锡)、一根筋的保护者(崔秀妍)套装俱全,共为女主铺垫传奇人生;再加一段孽缘(女主是名律师韩宣荣的私生女)……演员表基本可写成:女主+其他人。

其三,弱智情节:如第一集老夫妻互殴,妻子力毙先生,半分钟即知,老先生必须“死于脑卒中,而非重击”,情节方能逆转。将专业尸检人员刻画得蠢如编剧,实属硬憋式“悬疑”。

可奇怪的是:槽点这么多,《非常律师禹英禑》就是好看,“魔法”何在?

用“反架子”讲故事

带着“正架子”的心

从故事结构看,《非常律师禹英禑》是标准的“反架子”——主角行为荒唐、缺乏生活经验。常人能做好的事,对她来说异常艰难,可她记忆力惊人,思路清奇,在常人束手处,她总能出奇制胜。

采用“反架子”,是为突破“正架子”的重复感。

好故事就那么多,前人写尽了,后人只能写边缘人,渐渐演变成“求怪”的竞逐。《非常律师禹英禑》的胜场在于,它始终没忘掉“讲故事”的初心。人是喜欢故事的动物,然而,故事是对世界的不准确概括。这就塑造了我们独特的故事观:故事假、结构假不要紧,只要生命体验是真的。

然而,太多边缘故事掩盖了真实的生命体验:作为个体,我们都曾被“我是否爱他(她)”“他(她)是否爱我”“该怎样表达”“爱与同情、怜悯、喜欢的差别是什么”“爱如何开始”等困扰,存在先于本质,但爱必须超越已有经验。一个能回答“爱是什么”的人,注定无法爱,反而成了理性的奴隶。在《非常律师禹英禑》中,女主反复纠结于爱是存在的,并在“假行家”闺蜜(董格拉米)指导下,犹豫且荒唐,这让它从“反架子”突然切入“正架子”,瞬间点化了观众:这不是一个“为怪而怪”的故事,它关注的是人,从中能看到人的成长,看到真实的生命体验——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禹英禑,但让禹英禑魂牵梦绕的鲸鱼,却一直在每个人的心中。

它捍卫了“创作必与良知相关”

在“真实的生命体验”基础上,《非常律师禹英禑》又向前走了一步,即呈现出强烈的批判现实精神:传统小村中质朴的人们,为拆迁款,背叛了老里长;假称专利,将竞争对手告上法庭,从而快速占领市场,律师的专业性与热情反成帮凶;有钱人雇得起好律师,弱势群体反成受害者,可大律师事务所又是提供“法律援助”最多的机构,俨然成了“大善人”……剧中饱含了对现代社会结构困境的拷问。

几个案例引人深思:

自闭症女孩明知男友是渣男,仍与他发生了性关系,女孩母亲以强奸罪将男方告上法庭,可自闭症患者是否拥有行为自主权?她能否算是完整的人?母亲沉浸在过度的保护欲中,完全忽略女儿的感受。最终,陪审团以4:3认为男方无罪,法官仍判男方入狱两年。在“坏人受罚”的叙事背后,人类常偏离事实,合理加害他人。

考上名校的大儿子不堪压力,上吊自杀,患自闭症的小儿子抢救失败,被误认为是“突然发狂杀人”。以大儿子为骄傲的精英父亲希望破灭,他的虚荣心让他无法面对事实,小儿子几无沟通能力,不知身边“没病的人”正集体想把他送入监狱。弱势者的声音不被人听到,他就会被视为威胁、恶人、罪犯,甚至失去最亲近的人的信任。

方屁噗的母亲是补习班老板,他用安眠药弄晕校车司机,带孩子们到山中玩耍。孩子的家长们大怒,认为方屁噗犯了诱拐儿童的重罪。承认是一时糊涂,方屁噗有机会被轻判,但方屁噗不肯退让。纠结中,禹英禑发现,补习班的孩子上的是“封锁班”,几小时无休,中间只上一次厕所,上两次都会被责骂。孩子们接受摧残,因为父母希望他们考上名校。方屁噗让久违的微笑又回到孩子们的脸上,那么,作为良心犯,律师究竟该说方屁噗犯糊涂,还是说出真相呢?

成人世界从不完美,也不可能完美,所以才要有勇气去面对,才需要道德力量的加持。《非常律师禹英禑》中刻画了太多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们,这使它脱离了编个离奇故事,骗几滴泪水,贩卖俊男靓女的层面,捍卫了“创作必与良知相关”的叙事传统。

入耳、入心之外,还应入脑

刻画个体成长,直面社会问题,不足以成为“神剧”,“神剧”还需要一种穿透力,带着观众的心去飞,那就是与灵魂相关,与永恒相关。

在《非常律师禹英禑》中,最激荡人心的是禹英禑对鲸鱼的热爱。她不顾别人怎么看,喋喋不休安利鲸鱼百科;她愤怒地说,水族馆中的虎鲸只能活4年,而它在自然界中的寿命是40年;每个困境,她都会想起鲸鱼,顿时打开思路;在下班地铁中,她能看到鲸鱼在空中翱翔……

这类象征手法并不新颖,新颖的是鲸鱼背后隐喻的巨大的价值体系:爱就是给予自由。

人有爱的本能,但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已远超进化速度,我们为丛林小群体生活准备的本能爱,已无法适应高度复杂的现实。父母可能抛弃子女,相爱的人或成陌路,忠诚变为弱点……现代人已无“高贵的野蛮人”的体面与从容,想搞清“我是谁”“谁在左右着我”,已成一生功课。

作为格言,“爱就是给予自由”不难懂,但有多少人愿给爱人选择空间?有多少人愿放手孩子成长?有多少人面对爱物不想占有?有多少人能容忍亲人的错误?……在今天,爱是需要学习的,需要挫折、绝望、苦难、平庸的反复摩擦,惟此才知自己的灵魂是不是真正自由的,是不是能以旁观者的清醒与宽容,默默守护并关照着对方。这就可以理解剧中最难懂的扣:条件出色的男主为什么爱上“不正常”的女主?

因为在禹英禑身上,有一份彻底的不羁,她从不试图改变别人,也不接受别人对她的塑造,她的魅力不来自才华,而是她能在不占有的前提下接受一切。她心中的鲸鱼不受万物约束,自由往来。她对爱的犹豫,表面上是缺乏经验,但根本是缺乏安全感——真正有格局的、不羁的灵魂太少了,她不能确认男主也如此。

选择陪伴与旁观,是不是不负责任,是不是自私?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答案,关键看能否表达出来。把一个人间故事讲出价值,入耳、入心之外,还能入脑,这是《非常律师禹英禑》给当下中国影视创作者上的一堂课。

学韩剧20年,究竟学到了什么

创作不是考试,不比谁更少犯错,而是看谁对人生的感受更真实更深入,能否将这些感受传达出去。

应特别说明,从“演员表演真好”“真像自闭症患者”角度看《非常律师禹英禑》,易入误区。

剧中女主的表演元素有些与自闭症无关。绝大多数自闭症患者的肢体动作没那么夸张,此外,强调自闭症患者的特殊能力也有传播“刻板印象”之嫌。表演迎合的是公众对自闭症患者的理解,他们误认为的“像”常远离真实。在《非常律师禹英禑》中,确有韩剧表演的细腻,如细节上的强迫症、恐惧时需要紧紧拥抱、握手不能超几十秒等,可没有这些,《非常律师禹英禑》依然好看。

现实问题是,当下国产剧一提学韩剧,只关注这些皮相。

在许多影视剧中,一涉及男女恋爱,必然是男性温柔、女性强悍;男人善厨艺、会家务,女士只重事业、情感大条;动辄是女性酒醉、吐露真言,男性保持贞操、进退自如;女主一次次智斗取胜,每到艰难时刻,男主必从天而降……凡此种种,多扒自韩剧,作为细节,本无可厚非,可如果当成通用细节,安装到无数作品中,且这些作品既不想争取两性平等,也不关注灵魂成长,更不愿表达困境与挫折……这就成了化神奇为腐朽。

只想活剥技法,当成辣椒面、胡椒粉和味精来使用,低仿把格局仿得越来越小,渐与原作呈现出文明量级的差距。

看《非常律师禹英禑》,应该看天空中飞翔的鲸鱼,而不是学院派的高级抄袭,把别人的观察当成自己的观察,把别人嚼过的馍“经典化”。不否认,《非常律师禹英禑》只是市场剧,却呈现出许多贴上“正剧”标签的作品所没有的气度,不能不引人深思。(陈建新)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图文相反的故事有哪些2

如何才能收获别人的忠诚?《资治通鉴》中,豫让这段故事,告诉了我们跟下属的交往之道,其实,这也是人际交往智慧,豫让的故事,更是一个人性与反人性的现身说法。豫让这个刺客,用反人性的行为,为我们诠释了人性中闪耀的一面。

《资治通鉴》中,智伯最终兵败被杀,最痛恨智伯的赵襄子,把智伯的头盖骨,做成了艺术品,天天用来欣赏。而智伯的那一众手下,一个个或者投降的,或者跑路的。风光一时的智伯,死后居然落得如此下场,真是可悲可叹。

那些投降的人,无可厚非,智伯死了,活着的人,还得继续生活啊!但是,有一个人偏偏一心求死,他就是豫让。

豫让智伯的手下不假,但是,他早年却是范氏、中行氏的家臣,这两家被智伯灭掉之后,豫让追随智伯,并受到智伯的尊重和重用。所以,豫让一心想着为智伯报仇,真是一个忠诚的人啊,这样的人,放在任何时代,都是稀有的,跟大熊猫似的。

一开始豫让假装成一个受过刑的人,混进赵襄子家里,给赵襄子打扫厕所。为了报仇也是拼了啊,毫无疑问,这是真忠诚啊!

赵襄子有一次上厕所的时候,突然心有感应,好像有神灵保佑一样,他先是派人去搜查一下,果然,豫让从臭烘烘的厕所被抓了出来。赵襄子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个人是为了给智伯报仇,所以才混进来准备刺杀自己。

赵襄子左右的人,准备上前杀了豫让,赵襄子说:“算了,他这种忠诚真是让人欣赏,放过他吧。”

赵襄子是不是真的欣赏豫让?这不好说,至少给自己的下属立了一个标杆。你们要好好学着点,这才是好下属的榜样。

豫让大仇没报成,哪能就这么放弃呢,于是,又想出来一个招数,这次不混进赵家了,就算打扫厕所,接近赵襄子的机会也不多,只能换一种做法。

豫让很成功地把自己打造成乞丐了,怎么打造的?先是把自己整哑,然后,毁容,浑身涂上漆,再找来乞丐的衣服,跑到大街上靠乞讨为生,连他的家人都认不出来他。

这一次,豫让打听到赵襄子外出路线,藏在赵襄子必经之路的一座桥底下。赵襄子过桥的时候,心里又有感应,派手下去搜,果然有刺客,豫让这才被赵襄子给杀了。

这是《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记载。

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

豫让在桥下被抓了之后,对赵襄子说:“我无法再刺杀你了,请你把衣服给我刺杀。”这就是刺衣服的桥段,刺完衣服之后,豫让自杀。这是《吕氏春秋》和《史记》中的记载。

司马光也好,司马迁也好,其实都把豫让打造成一个道德楷模。为什么智伯的手下都投降了,豫让却偏偏一心想着为智伯报仇呢?在《战国策》中,有这样一个对话,大意是,赵襄子问豫让:“你为什么一心想着为智伯报仇?”

豫让是怎么解释的?

豫让说:“我以前在范家、中行家,他们是把我当普通人看待,我就用普通人的方式来对待他们,他们家灭了,我就跟着智家,但是智伯把我当国士一样对待。”

所以,豫让一心想着为智伯报仇。最终,豫让也用生命非常完美地注解了,“士为知己者死”“以国士待之,必以国士报之”这两句话。

结合《史记》读完豫让的故事,确实让人感慨不已。

智伯虽然强势、霸道,但是,却一样有豫让这样的家臣,愿意为之报仇,甚至不惜生命。

这里面也有3点非常值得思考,也是人际交往之道。

一、与人为善。种下善因,必然就会得到善果;你做雪中送炭的事,收获的一定是别人的感恩。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回报你。或许,你付出十分善,偶尔得一分回报,但是,相信,这一分也足够受用了。

二、报应不爽。与人相处,千万不要觉得别人不能拿你怎么着,你就为所欲为,所有的善恶,最终都会有报。跟人相处也是,就算你做不到与人为善,雪中送炭,你也可以袖手旁观,但是,却不能落井下石。毕竟,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也会落到井里。

三、顺水人情。能做顺水人情的时候,就做顺水人情,尽人事听天命,不要想着别人回报。你做的人情,至少不会给你带来恶果,只要是对别人好的,顺手而为。但是,千万不要对人期待太高,你不要想着付出一分,就要得到别人三分的回报。但问耕耘,莫问收获呀!不要忘了初心。

读完豫让这段,让人很有感触:智伯告诉我们:哪怕是坏人也有朋友,甚至是忠诚的朋友,最根本的原因是:厚待别人。你用对待普通人的方式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同样这样对待你,所以,你会收获冷漠、袖手旁观,甚至落井下石;当你怀有更多的善意,去对待他人的时候,你就会沐浴在周围人的善意之中。

而豫让也告诉我们:人性固然自私,但是,依然有超越功利、感性的精神,值得用生命去捍卫和成全。哪怕2000多年后,依然在人心中闪耀着光辉,那就是:知恩图报。

关注我,每天为你分享读史智慧。

往期内容↓

《资治通鉴》职场智慧:三家分晋背后的上位逻辑,就这3个关键词

《资治通鉴》职场智慧:你很弱,怎么让别人跟你结盟?说服的艺术

《资治通鉴》职场智慧:领导想换掉你踢开你,常用这个套路,服了

《资治通鉴》职场智慧:领导提拔下属的3个逻辑,让你脱颖而出

《资治通鉴》职场智慧:同事欺负你,怎么反击?吃透3招,不惧他

《资治通鉴》职场智慧:有人说你坏话,1个套路解决隐患,高明啊

图文相反的故事有哪些3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有着悠久的红色文化发展史,形成了丰富的以讲述和传播红色历史、红色风物、红色人物事迹为主要内容的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资源。红色美术类非遗资源是上海红色非遗资源中最形象、生动的组成部分,与其他美术类非遗资源相比,具有鲜明的革命性与政治性特征。上海红色美术类非遗资源以图画的形式记录了上海红色革命发展的历程,表现了上海民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深刻认同,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倡导爱国精神的小校场年画

上海红色美术类非遗资源的发生,可以追溯至清末的小校场年画。

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清代嘉庆年间,大约是因为同业竞争过于激烈,一批画师从中国四大年画产地之一的苏州桃花坞南迁上海。当时上海城隍庙附近有一条小校场路(也称“旧校场路”),集中着售卖纸锭、香烛、纸马等香客所需物品的店铺。一些来自桃花坞的画师便依附于这些店铺,继续刻印木板年画。1860年,太平天国起义军向苏州发起猛烈进攻,被清军和农民军反复争夺的苏州迅速衰落。更多的桃花坞年画从业者为了躲避战乱,陆续来到上海谋生。到同治、光绪年间,小校场路短短200多米的街面上,有了几十家年画铺,被民众誉为“年画街”,当时最负盛名的年画庄有飞影阁、吴文艺、孙文雅、赵一大、筠香阁等。小校场年画遂成为上海年画的代名词。

在上海年画发展繁荣的过程中,受上海华洋杂处、中西交融的影响,源自桃花坞的小校场年画逐渐形成了上海本地特色,比如反映了市民生活的世相百态,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如反映了女性在上海商业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满独立精神;还如区别于传统色彩浓艳的农民年画而充满了文人雅韵气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小校场年画开创了以时事新闻入画的先河,具有很强的写实风格。八国联军侵略,俄军侵犯东三省,中国军队在越南抗法、在西藏抗英等都曾是小校场年画的重要主题,尤其是辛亥革命和北伐战争,更是小校场年画反映的重要内容。

小校场年画的从业者们大都经历了清末的社会动荡与变迁,对于民族危机有切肤之痛,对于革命有比较强烈的认同与向往,因此自觉自愿地用年画的形式反映时事变化,表达自身爱国热忱,并企图唤醒民众。为了迅速反映时事变化,小校场年画的从业者可谓挖空心思。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南方各省相继宣告独立,响应革命。到12月底,17个独立省派代表在南京举行会议,并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全国各界为之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小校场年画商人为了迅速反映辛亥革命的新闻,将之前小校场年画《中外通商共庆大放花灯图》进行了局部修改,比如剜掉了“中外通商共庆大放花灯图”的题字,换上了“上海通商庆贺总统万岁”10字,又如剜掉了游行队伍所举旗帜上的“令”字,换上了“汉”字,成为一幅迅速反映辛亥革命的时事年画。此年画的木版现在被收藏于上海历史博物馆中。可惜的是,反映时事的小校场年画在国内留存较少,大多数保存在国外图书馆和博物馆中,比如2011年,香港历史博物馆举办了“辛亥革命百年展”,同时发行了展览图录《走向辛亥革命之路》。该图录收有10幅反映辛亥革命内容的小校场木版年画,分别收藏于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和美国国会图书馆。

严格说来,小校场年画并不属于红色美术类非遗,但它关心时事、倡导爱国的精神却为后来上海红色美术类非遗资源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辛亥革命以后,小校场年画经历了由木版年画向石版年画的转变。石印技术的引入,一度使小校场年画迈向了新的发展的高潮。但好景不长,随着锌版制版技术和印刷机进入上海,石印技术退出印刷业,小校场年画随之衰落。小校场年画衰落以后,月份牌年画迅速代替了它的地位。其中的红色月份牌年画是第一种真正的上海红色美术类非遗。

(二)追求民族独立的红色月份牌年画

月份牌年画产生于19世纪末的上海,最早为附送的广告宣传画,因此又称月份牌广告画。为了达到更深入、更长久的宣传效果,这种宣传画上往往印有全年月历节气,并因此而得名。从20世纪初开始,月份牌广告画上不再印刷月历节气,改为“美女画像+商业产品图像与公司商标”的组合形式。这种以美女为噱头的形式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此类美术作品也很快从广告宣传画转变为独立发售的年画。

月份牌年画的畅销促使一批以月份牌绘画为主业的画家群体的形成,其中还涌现出不少知名的月份牌画家,如郑曼陀、徐咏青、周桐、谢之光等。而名画家的出现改变了月份牌年画单纯依靠美女形象吸引大众的模式,扩大了月份牌年画的表现内容,古今中外诸多内容都被描摹表现于月份牌上。其中尤其引人瞩目的是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红色月份牌年画。

有些表达爱国呼声的月份牌年画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商业行为,比如1925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后,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抓住时机,在赠送的广告画上印了一只嘴里叼着某国外品牌香烟的大乌龟,所附文案称:“你仍在吸***或其他牌号的英国香烟吗?”意在提醒国人抵制洋货,同时推销自己的商品。

当然,更多的月份牌年画创作则是出于画家自觉的爱国意识。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于1932年1月18日挑起了淞沪战争,激起十九路军等中国军民的奋起抵抗。原籍浙江余姚的画家谢之光出于义愤,创作了月份牌年画《一当十》,歌颂了十九路军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此画一问世就受到了军民的欢迎,鼓舞了上海军民的抗战决心。据说,日本侵略者对这幅画恨之入骨,攻陷上海后,曾下令将其收集起来全部销毁。

如谢之光这样以月份牌年画的形式表达爱国热忱,号召民众抗日的画家还有不少。有意思的是,20世纪30年代以后,众多画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木兰从军的题材作为表现的对象。比如谢之光为中华化成烟草公司创作的《木兰荣归图》,表现了木兰从军得胜返家后,换下戎装,对镜贴花黄的情景;又如浙江海宁籍画家杭稚英为中国华东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创作的《木兰从军图》则描绘了身着戎装的木兰形象。这些红色月份牌年画以木兰在外敌入侵之际挺身而出上阵杀敌的报国之志,表达了上海民众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以及与侵略者战斗到底的决心。孤岛时期,制版大师郑梅清邀请了10位画家,联合创作了一幅《木兰荣归》图。该图由郑梅清设计,周柏生起稿,杭稚英、吴志广、谢之光、金肇芳、金梅生、李慕白、戈湘岚、田清泉、杨俊生分别绘制了花木兰、木兰双亲、木兰姐弟、孩童、副将、双马与护兵等形象以及背景,著名画家郑午昌还为其题跋曰:“此图系海上十大艺人精心妙手所合绘,制作精美,用意深长,洵为当代美术画片之杰构。”该图表现了巾帼英雄花木兰抗敌胜利后返乡的情景,表达了画家们对军民抗日斗争的歌颂,以及对抗日战争终将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十位画家联手创作的行为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增强了民众的爱国意识,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除了花木兰之外,苏武、薛家将、岳飞、梁红玉等体现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和气节的传统主题也纷纷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产生的红色月份牌年画取材的重点。《苏武牧羊》《薛家将》《岳飞率岳家军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岳母刺字》《梁夫人击鼓战金山》等都是当时知名的爱国之作。

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前,艺术家们躲避在租界中以月份牌年画为武器与日本侵略者斗争。珍珠港事件爆发以后,日军迅速入侵租界,上海彻底成为日本侵略者的囊中之物,爱国画家无处藏身,红色月份牌年画就此在上海消失。

上海月份牌年画的发行数量曾非常巨大,是任何一个其他画种所不能比拟的,因此红色月份牌年画成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月份牌年画的创作运用了独特的擦笔淡彩技艺,这种画风后来被建国初期盛极一时的红色宣传画所继承。其实,从红色月份牌年画到红色宣传画,延续的不仅是绘画技法,更是追求民族独立与国家解放的红色精神。

(三)唤醒民众斗志的红色连环画

上海红色美术类非遗资源中成就最大的要数红色连环画了。连环画是用多幅画面连续叙述一个故事的绘画形式,其雏形大致可以追溯至东汉时期的画像石,以敦煌壁画为代表的故事画和以《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为代表的多幅故事画卷可以视为连环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现代连环画诞生于上海,以报刊为载体,以图像为叙事媒介的《点石斋画报》和《图画日报》已经初步具备了以图为主、连环叙事的连环画特点,但因其画面数量较少,还不能算作正式的连环画。1927年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连环图画三国志》是现代连环画诞生的标志。最初的连环画文字较多,竖排在图画之上,每页的图文有时并不完全对应,人物脚旁还标有姓名,甚至人物还可以“说话”。后来文字逐渐让位于图画,画面愈来愈精致。连环画具有贴近民众、通俗易懂的特点,很快深入到上海的大街小巷,并席卷全国。

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中国共产党和进步文化的影响下,上海出现了不少具有爱国主义思想、歌颂抗日革命、揭露社会黑暗的红色连环画。比如被誉为连环画界“四大名旦”之一的周云舫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创作了反映抗日题材的《大战陈家堡》,以及表现苏联反法西斯斗争的连环画《十三勇士》。《大战陈家堡》描写一位朝鲜青年参加东北义勇军进行对敌斗争的曲折故事,创作时先采用钢笔勾线,再用毛笔绘出阴暗部分,具有独特的风格。由于积极宣传抗日,周云舫还曾受到日军搜捕。

连环画虽然以画面为主要表现对象,但文字作为叙事的线索甚至总纲也非常重要,所以当时的连环画往往是由文字作者与画家共同编创完成的。比如上述周云舫的两部连环画作品都是与编辑胡水萍共同合作的。比起月份牌的单纯图像,连环画所采用的“图像+文字”的表达方式在传播革命理念方面具有更形象、直接的作用,是唤醒民众斗志的有力武器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曾诞生了一大批以反日爱国为主题的红色连环画。比如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后,连环画家赵宏本就创作了《戚继光》《海国英雄》《张巡殉国》等传统爱国题材连环画,以鼓舞民众斗志。1942年,赵宏本绘制了连环画《杨娥传》,描绘了女英雄杨娥暗杀吴三桂的反清复明行动,表达了抗日思想。此连环画因为暗含反抗意识,被敌伪列为禁书而查抄。此外,何庙云创作的《狼心喋血记》《百劫英雄》,杨菁华创作的《诸凤娣》等也都是当时影响较大的红色连环画。《狼心喋血记》《百劫英雄》出版后,因为其宣传抗日、反对侵略的内容,曾遭到日寇两次大规模的查抄。

虽然早在20世纪20年代,出租连环画的摊点就遍布上海的大街小巷,成为普通民众的流动图书馆,但连环画这种艺术形式却受到了部分文艺界人士的轻视,被他们视为难登大雅之堂。与此相反,包括鲁迅先生在内的一批左翼进步作家却早早认识到了红色连环画在改造民众和启蒙民众方面的重要作用。鲁迅先生于1932年写了《连环图画辩护》一文,驳斥一些自诩高雅的文艺家将连环画抹杀的论调,强调:“连环图画不但可以成为艺术,并且已经坐在‘艺术之宫’的里面了”。鲁迅先生认为连环画是大众要看的,所以希望艺术学习者在学习油画和水彩的同时,一样看重连环图画。

上述红色月份牌年画与红色连环画只是上海红色美术类非遗资源的重要形式,并非全部形式。比如发源于上海的当代木刻版画中也有很多作品属于红色版画,已有90年的历史。木刻版画因为制作简单,曾被鲁迅先生视为宣传、教化的重要工具。1931年8月,鲁迅先生在上海一所由创造社成员办的日语学校内举办木刻讲习会,推广木刻技艺。该讲习会由日本美术家内山嘉吉主讲,鲁迅先生不仅担任翻译,还将自己搜集的版画画册和原拓版画作为案例,结合嘉吉所讲的内容,为学员进行详细分析。这是我国红色美术史上第一个木刻版画创作讲习会,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现代木刻版画创作。讲习会开始于8月17日,结束于8月22日,不到一个月后的九·一八事变当日,在上海街头就出现了反映抗日内容的木刻传单。这大约是美术形式从诞生到用以宣传革命的最快速度了。

以红色月份牌年画、红色连环画与红色木刻版画等形式为代表的上海红色美术类非遗资源都是具有深厚民众基础的大众美术形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起到了宣传革命、团结民众的重要作用,对于推动民族独立和解放有积极的意义,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挖掘。今天我们再回顾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诞生故事,还能感受到蕴藏于其中的重要精神力量。

栏目主编:王多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苏唯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俗与非遗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题图说明:2018年1月20日,上海豫园华宝楼2楼,观众在观看上海小校场年画珍版展。

来源:作者:毕旭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