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清帝的美文

2021-12-27 08:10 作者:历史其实挺有趣 围观:
清文宗奕詝:也许是中国历史上就业难度最大,工作难度最高的皇帝

(奕纬 形象)

故事开始之前,我们要先提到一个在清朝历史上很没存在感的人。

爱新觉罗·奕纬。

作为本篇文章主人公咸丰皇帝的哥哥,他的一生很有意思。

道光皇帝(咸丰的父亲)很不喜欢奕纬。

为啥不喜欢呢?和奕纬同志的出身有关。

奕纬的母亲,叫做和妃。在道光皇帝还是皇子时,只不过是在道光身边伺候茶水的婢女。

因为一次偶然的缘故,和道光有了一场露水情缘,这才诞下奕纬。

按理说,皇子和宫女发生关系,并不算什么重大事件,明清两朝,很多皇子、皇帝都有过临幸宫女的行为。

何况这也不能完全算作露水情缘,因为毕竟种因得果,有了子嗣。

但道光初为人父,却一点也开心不起来。

因为道光平时在宫里给自己立的人设是循规蹈矩,斯文有礼,谦逊有节的,而跟宫女不清不楚,发生男女关系还有了孩子,很显然和自己树立的伟光正形象不大符合,所以道光对这事儿一直很气恼。

当了皇帝之后,想起这些陈年旧事,心里更加不痛快,所以对奕纬的态度也不是很好。

多年里,别的皇子纷纷封了亲王,奕纬的位份只是个贝勒。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二十年左右。

二十年里,奕纬同志饱受皇帝冷落,可以说是一点父爱也没得到过。

但这种情况在道光九年,也就是公元1829年有了转变。

此时,本篇文章的主人公,爱新觉罗·奕詝(也是道光的四子,后来的咸丰皇帝)尚未登场,但皇帝的次子和三子全都去世了。

算上皇长子奕纬,皇帝一共仨儿子,俩去世,奕纬突然成了独苗。

独苗的意思就是,奕纬成了皇位的唯一继承人,要是奕纬也死了,大清王朝将陷入一个无人接手的局面。

皇帝来了一个大变脸,曾经备受冷落的皇子突然成了皇帝的香饽饽。

道光皇帝打算,在之后的岁月里,倾尽全力,培养奕纬,把他打造成优秀的帝国继承人。

皇帝开始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问候,这当然也包括严加督导。

对奕纬来说,皇帝突然的关切并不算是个好消息。

二十多年自由散漫,不受拘束的生活已经养成了他本人顽劣不堪,放浪不羁的性格,皇帝的关心和爱护反而成了一种变相的负担。

奕纬对父亲突如其来的爱意非常抗拒。

皇帝曾经找来一位学富五车的大臣来辅导奕纬的功课,但奕纬每天在上书房里是六神无主,心思全然不在学习上。

大臣一看皇子学习不认真,就告诉奕纬,你得好好学习,我现在教你的都是为君之道,以后早晚用得到。

大臣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清楚,你父亲让我来指导你,是希望你用功读书,以后好继承他的位置。

没想到奕纬不仅不听劝,反而恶狠狠地对着大臣说了这么一句话:

我要是当了皇帝,我先把你弄死。

大臣一听反了你了,本朝素来尊师重道,我可是朝廷大员,是你父亲好说歹说,我才屈尊过来给你当老师,你对我不客气也就算了,你还敢威胁我!?

大臣二话没说,直接跑去找道光皇帝告状去了。

皇帝一听,火冒三丈。

清文宗奕詝:也许是中国历史上就业难度最大,工作难度最高的皇帝

(道光皇帝 画像)

自己苦心孤诣盼着儿子成才,没想到奕纬却顽劣不堪到这个地步。

现在还没让你当皇帝呢,要是让你做了皇帝,你不得上天?

皇帝立刻把奕纬召来,光是严厉斥责已然不能发泄愤怒,道光皇帝撸胳膊挽袖子,结结实实把奕纬揍了一顿。

按说父亲教育儿子,如果非要用打的,用板子打打屁股也就算了,但道光皇帝下手没轻没重,专门往下三路招呼,居然直接把奕纬打了个重伤不治,没两天就死了。

这回完了,皇帝亲手扼杀了最后一根独苗,大清皇室,绝户了。

当然,说绝户其实有些过分悲观了。

此时的道光皇帝尚在人世的儿子的确是没有了,但在自己后宫两位妃嫔的肚子里,却还怀着两个子嗣。

我们的道光同志命很好,两个孩子生下来,都是男孩,皇帝乐不可支,送走老儿子,迎来新儿子,大清似乎又有希望了。

这俩孩子呢,一个是皇四子奕詝,一个是皇六子奕訢。

四子和六子之间,皇帝又格外偏爱六子奕訢。

翻阅史料,我们会发现皇子奕訢实在是个很优秀的人。

博览群书,智谋过人,文化水平杠杠的。

不仅如此,奕訢骑马射箭,无所不精,武学上的造诣也非常了得。

反观四子奕詝,资质平庸,写文章稀松平常,骑马射箭更是一般,整体来说,属于是一位极为普通的庸常之辈。

所以从综合水平来讲,奕訢pk掉奕詝,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清文宗奕詝:也许是中国历史上就业难度最大,工作难度最高的皇帝

奕詝(左) 奕訢(右)

但好在奕詝有一个好老师,这个老师的名字叫做杜受田。

杜受田,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编修,同时兼任四子奕詝的教书师傅。

这位师傅敏锐的发现自己的学生和另外一个皇子奕訢简直没法儿比,想要在皇位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另寻思路。

道光末年,皇帝病垂,准备召见奕詝和奕訢两位皇子进宫,明着是父子谈心,暗着是探探两位皇子的底细。

奕訢聪慧,到了道光皇帝面前,侃侃而说,大谈治国方略,甚至有些得意忘形,拍着胸脯表示以后自己当了皇帝,肯定振兴大清,带领大清融资上市,走上最高峰。

六皇子能言善辩,如果奕詝采用和六皇子一样的套路,夸夸其谈,那高下立判,说的肯定不如六皇子好听,所以一定不是六皇子的对手。

我们的老杜同志想了个辙子,让奕詝进宫后一言不发,抱着皇帝就开始哭,只要说话,就说关心皇帝身体,自己食不下咽,夜不能寐,避开言语交谈,打打感情牌,只展示自己的仁孝品德就够了。

清文宗奕詝:也许是中国历史上就业难度最大,工作难度最高的皇帝

(杜受田 画像)

没想到这一招却很奏效,道光皇帝一看,这奕詝比我刚才那夸夸其谈一顿神吹的儿子奕訢强多了啊。

皇帝大为感动,最终决定把皇位传给奕詝。

但从宏观的角度来讲,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六皇子奕訢,文武双全,为人聪慧,极善权谋,不管怎么看,他都应该是继承皇位的不二选择。

反观奕詝,说话愚笨,论武艺也不出众,据说年轻时骑马涉猎,还曾经跌下马来,摔了一下,结果落了个跛足的毛病。

但道光皇帝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奕詝。

如果让作者来分析,我认为事情倒也简单,因为道光皇帝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中国帝王,天下至尊,掌生杀大权,无人能制衡,当皇帝文韬武略很重要,但有一颗仁慈的心,同样重要。

相比之下,仁孝善良的奕詝自然就脱颖而出了。

公元1850年,宣宗道光皇帝驾崩,同年,爱新觉罗·奕詝即位,年号咸丰。

年轻的咸丰皇帝登基了。

20岁,正是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年纪。

在这个人生的黄金年龄段,如果皇帝愿意,他可以用自己的一腔热血,给这个帝国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

况且皇帝虽然仁孝,但却并不迂腐,所以登基之后,立刻开始改革。

帝王改革通常分两步,对内和对外,咸丰皇帝也不例外。

对内,改革吏治,大量裁撤官员。

我们知道,道光一朝的官员们,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特点,那就当官奉行“多磕头,少说话”。

绝大多数官员,尤其以朝廷大员为代表,每天上班就是混日子,他们既不工作,也不上进,皇帝提问,他们一问三不知,皇帝要他们办事,一办能办三年。

反正能混一天是一天,混到退休再说。

年轻的咸丰皇帝当然不能容忍大臣们混日子,所以他很快把这帮占着官位不办事的大臣们全撸下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和皇帝一样锐意进取的官员们。

朝堂慵懒怠政的风气一扫而空,朝政也因此恢复。

内忧解决了,咸丰皇帝又开始处理外患。

所谓外患,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国内频繁发生的农民起义,在自己父亲的时代,农民起义不过是小打小闹,大都是一些宗教性质的组织带头造反,例如天理教、白莲教、八卦教等等,这些造反大都不成气候,很快就被平定。

到了自己即位,国内的农民起义势力开始发展壮大,咸丰皇帝在位时,清朝爆发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耗时时间最长,覆盖范围最广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清文宗奕詝:也许是中国历史上就业难度最大,工作难度最高的皇帝

(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起义,已经把皇帝搞得焦头烂额,结果祸不单行,另一方面,英法联军又从海上打进来了。

清朝当然不怕外国人的洋枪火炮,但和英法联军打来打去,居然一直落在下风,皇帝眼见战事失利,突然变得很慌。

以往,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大概有400多位皇帝,这些皇帝在位时,也许都曾遭受过外界对自己政权的威胁,但毫无例外,都是中原大地这一片的事儿,换句话说,这都是属于是自己家里的事儿。

可咸丰皇帝面临的情况,却是中华千百年来所有皇帝都没遇到过的。

道光年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中国拉开了近代史的大幕。

而到咸丰皇帝即位时,西方势力已经开始全然冲击着这个封建闭塞的王朝。

面对外来势力的入侵,皇帝没有前车可以借鉴,也没有人能给他指点迷津,所以皇帝很慌,他也不知道怎么办。

不能进攻,那就只能后退,英法联军(其实不止英法,还有一些其它的外国势力)气焰嚣张,皇帝没办法,只好学着自己老子道光一样,签条约息事宁人。

这些丧权辱国的条约包括:《中英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和《中俄天津条约》。

没想到外国人签了条约之后还不满足,带着洋枪火炮就要往北京城里冲,皇帝一急,一怕,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只能收拾收拾行李先溜。

临走之前,皇帝安排曾经的竞争对手,如今已经变成亲王的奕訢留守北京,继续和外国人和谈。

结果谈来谈去,还是老样子,又签了一堆条约,这些条约包括:《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

签完条约,英法联军欺人更甚,干了一件震惊中外的恶行——火烧圆明园。

清文宗奕詝:也许是中国历史上就业难度最大,工作难度最高的皇帝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勿忘国殇,多难兴邦。

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这段屈辱悲愤的岁月,中国人也永远不会忘记这些丧权辱国的条约。

它时刻警醒着我们一个朴素而简单的道理:落后就要挨打。

咸丰皇帝一路逃跑,到了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从此一蹶不振,一直到死。

在皇帝最后的岁月里,他最常干的两件事分别是吸大烟和吃凉粉。

前者是皇帝染上的恶习,后者是皇帝一直以来的爱好。

本质上来说,咸丰皇帝一开始是一个乐观积极的理想主义者,但由于个人的业务能力实在不足以支撑庞大帝国的运转,所以在遭受到接连不断的战争打击后,很快就被击溃了。

当然,我们也需要理解咸丰,因为那段岁月是历史的洪流,也是历史的变革期。

清朝走到那一刻时,已经注定要灭亡,绝无再次复兴的可能。

所以不管当时的皇帝是不是咸丰,可能结果都是大同小异。

没有人能对抗历史,但有人可以改变历史,很显然,咸丰皇帝并不是那个改变历史的人。

他黯然地在避暑山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但也为大清帝国留下了一个彩蛋。

这个彩蛋就是他的老婆,慈禧太后。

清文宗奕詝:也许是中国历史上就业难度最大,工作难度最高的皇帝

(慈禧太后)

文章最后,让我们来回忆一件咸丰皇帝年轻时的故事。

在他还是皇子是,他曾和皇六子奕訢陪着道光皇帝外出打猎,论骑射本领,咸丰当然不是奕訢的对手,所以打了一天,奕訢的箭下野猪兔子堆成小山,但咸丰却连只鸟也没打下来。

道光皇帝脸上有点挂不住,于是问咸丰,你这咋回事儿啊?我们爱新觉罗的子孙都是英勇善战,你这怎么连只鸟都打不下来。

咸丰面色如常,轻轻说了这样一句话:

“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

他告诉皇帝,此时正是春季,万物繁衍,生机初现,自己不是不能打猎,只是垂怜万物有灵,不忍射杀罢了。

如此说来,说咸丰是个仁君,倒也并无不可了。

只是岁月悠悠,这些细枝末节的历史,早就散落在红尘之中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