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地瓜牡丹的美文

2021-12-27 01:22 作者:齐鲁壹点 围观:

最近看到山东柴行长、作家连续发表的两篇散文《又到红薯出垄时》和《地瓜情思》,读后也勾起了我的红薯情思。这不奇怪,我们这个年龄代,都是吃红薯长大的。

河南、山东都是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为解决人们的温饱问题,过去都要大面积种植红薯,因为红薯产量高,河南有“一亩胜种谷子二十倍”之说。农业大省对国家贡献大,小麦、谷米都交了公粮,农民的口粮,大部分是粗粮和红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南农村就有“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的说法。红薯与我们农民的情结可以不夸张地说是生死情结。

张天星:霜降以后说说红薯

红薯,又称番薯、甘薯、地瓜、山芋等。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片绿色,爬地长秧,地下结果实1一4粒。果卵形或圆形。原产南美洲及大、小安得列斯群岛。高产,块根可作主粮食用,也可以加工成粉条、粉丝和粉皮等副食品,茎叶是牛、羊、猪的优质饲料,也可以作食用蔬菜。明朝后期才传入中国。

史书记载:陈益是我国引进番薯第一人,广东东莞虎门北栅人。明万历8年(1580年),他身穿布衣,肩搭包裹,搭乘友人的商船从虎门出发,前往安南(越南)。到安南后,当地的酋长招待他,有一道官菜,香甜软滑,可口美味且能充饥,这便是红薯。他了解到红薯产量高且容易栽培,就留心学习栽培技术。

张天星:霜降以后说说红薯

两年之后,陈益从安南回来,冒着被砍头的生命危险,收买了酋卒,将红薯藏在皮鼓中,偷偷带回国种植。陈益在虎门小捷山腰购买了35亩荒坡地,大面积种植红薯,取得了成功,而后广泛传播。他老了就让子孙把自己的寿穴挖在红薯地旁,发誓要与红薯生死相守。

陈益做为中国引种红薯第一人,为我国开辟了新的粮源,贡献重大。如果在今天肯定要得人民功勋奖章,可在明朝官方没有奖励他,但人民不会忘记他。明人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记述了他。

明朝的时候,我国人口在1.3-1.5亿之间,到清朝康乾盛世时,我国人口达到三亿之多,几乎是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要养活如此多的人口,靠大米、小米等传统农作物是远远不够的。兴好从海外引进了红冀、马铃薯和玉米等农作物,并得以大力推广。《乾隆实录》记载:乾隆十分重视粮食生产。那时候河南极易闹旱灾,乾隆认为红薯耐旱,极易在河南生长,应让河南多种红薯,以备荒年之用。为此,他亲自下旨为河南准备红薯苗。

张天星:霜降以后说说红薯

新中国成立后,红薯栽种和食用更是达到了空前未有的高度。我国人口由六亿到八亿,由八亿到10亿......吃饭问题仍然是大问题。1978年改革开放时,农科专家测算:中国成为最大的产薯国,产量占全世界百分之八十以上。上世纪80年代,河南省委书记杨析综大会讲话,号召:“种好麦、稻、蛋,才能吃饱饭。”蛋,乃红薯也!

上世纪70一80年代,我们家乡河南红薯面积种植广大,春、夏两季都种。春季是块根育苗种植,4月底5月初种,夏季是扦插,5月底6月初种。春薯主要切干磨面,夏薯主要窖藏。霜降以后到立冬前,红薯开始出垄切干、归窖收藏。红薯怕冻,一冻就容易坏。窖藏得当,又甜又香,一直吃到接着夏粮。所以河南农村又有“一年红薯半年粮”的说法。

张天星:霜降以后说说红薯

据现代科学研究,红薯的营养价值很高,是天然滋补产品:含蛋白质、脂肪、多糖、磷、钙、钾、胡萝卜素,维生素A、B、C。这些物质对促进人体抗病能力,提高免疫能力,增强性功能,延缓智力哀老等能起到重要作用。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红薯当中药,称其:“补虚气,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阳。“日本科学家从红薯中提取出胶原粘液蛋白,能防止动脉血管硬化,日本人称其为长寿食品。

可是再好的食品也不能多吃、单吃。我们那个年代,食品单一,吃红薯太多,不少人都得了胃炎,严重的有胃部溃疡,也有个别得胃癌的。今天红薯,明天红薯,上顿红薯,下顿红蒙,吃得有胃病的人看见红蒙就吐酸水。所以有人说:“再好吃,也没有好馍加肉好吃。”

中学时作命题作文,题目是:《我的理想》。有位同学作文写道:“他最大的理想是想离开农村,到城里干啥都行,最好是干炊事员。能吃饱饭,吃白面卷子,不吃红薯。”老师说他作文不及格,理想太低了。我们同学们暗地里都伸大姆指为他点赞,说他讲出了我们大家的心里话。

张天星:霜降以后说说红薯

我孙子从国外回来,在北京小街上碰到卖烤红薯的,想吃,我10元钱给他买一个,也就有2两多重。他吃着啧啧称赞:“好吃,好吃!"

我说:“爷爷小时候整天吃这个。”

他说:“爷爷,你真幸福!”

我说:“是啊,幸福!”心里却说:“让你小子整天吃这个,三天后,你就不说幸福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农业种植结构也有了大的变化,城乡差别在慢慢缩小,主粮红薯退居二线,细米白面上岗待餐,鸡、鸭、鱼、肉经常变换......胃病少了,却出现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真是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回想中学时期,我背着红薯面窝头去上学,为了省一分钱菜金,窝头都是凉着吃,没有馏过。星期四、五,馍上起一层白霜,到茶炉房用开水汤一下,仍然津津有味儿的吃下去。长期以来我也落下了终生胃病。但我仍然喜欢红薯,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如果没有当年的红薯,也可能就没有了我这条贱命啦。为此我为红薯作首打油诗,算作本文的结尾吧:

红薯番薯和地瓜,

胜过牡丹富贵花。

綠叶玉茎总向阳,

风雨雷电全不怕。

默默无闻不争宠,

地下结出甜疙瘩。

苦难岁月救人命,

赛过人间活菩萨!

2021年10月31日草写于北京304医院病房。

张天星:霜降以后说说红薯

作者简介:张天星,笔名实磊,中国金融作协会员。退休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干部,曾任《农业发展与金融》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党委宣传部部长等职。

壹点号 柳泉金融文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张天星:霜降以后说说红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