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自己尊重老师的美文(谁很尊重自己的老师)

2021-12-26 23:59 作者:青岛新闻网 围观:
致敬遗体捐献者!青大医学生讲述“大体老师”的故事致敬遗体捐献者!青大医学生讲述“大体老师”的故事

【青岛新闻网独家】

(记者 李丽涛 宁冠宇)

日前,青岛新闻网发布《暖!6个青岛人的“捐献团”,他们把自己捐出去了…》的独家报道,讲述了一起“青岛网友接龙组团捐遗体”的故事,受到社会各界及众多网友的关注。在我国,遗体捐献志愿者去世后,多数情况下捐献的遗体将主要用于医学教学、临床尸解和医学研究。

这些遗体捐献者被医学生们称为“大体老师”,这是医学界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近日,记者来到青岛市唯一具有遗体接受资质的青岛大学医学院,观摩了一场完整的局部解剖课,听医学生们讲述了他们与“大体老师”的故事。

致敬遗体捐献者!青大医学生讲述“大体老师”的故事

我们的“老师”不可怕

黄色的裹尸袋静静地躺在解剖台上,拉开拉链,一具完整的遗体出现在眼前。在青大医学院的解剖教室里,2019级临床医学五年制9班和10班正在上局部解剖课。60名同学分成8个小组,每两组一位大体老师。

不同于想象中土黄色的皮肤,经过三年的防腐处理后,大体老师全身已变成深棕色遗体,干瘦的身材,缓缓摁在皮肤组织上,凹陷久久不能恢复。虽是一具赤裸裸的遗体,但头部及重要部位都被细心遮盖住了。

“解剖室不是想象中的阴森模样,缄默无言的大体老师也没有传闻中的可怖。”2019级临床医学五年制10班的何林泽正拿着手术刀,在贴近大体老师不到十厘米的地方,弯腰仔细观察着。今天的解剖任务是取出大体老师身上的肺。去脂肪,分离血管和神经,打开肌肉和器官。主刀、助手、记录,8-10人的解剖小组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每一个步骤。同组的同学解剖太过投入,油腻腻的手无意识拨开鬓边碎发,也没有察觉。

大体老师虽然没有想象中刺鼻的福尔马林味道,但是长时间近距离接触的“解剖团队”依然被熏的涕泪横流。没有人抱怨一句,擦干眼泪继续手中的工作,大家深知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致敬遗体捐献者!青大医学生讲述“大体老师”的故事

初遇“大体老师”:既期待又害怕

五年制的临床医学专业,大一大二更多停留在理论上的解剖,参观标本、学习解剖视频,直到大三,同学们才迎来他们的大体老师,真正有亲自动手解剖的机会。

“你们的老师不止是我,还有你们面前的大体老师。”同是医学生的李宪琦永远忘不了开课仪式上老师说过的话。师生们人手一支黄白菊花并三鞠躬,在三分钟的默哀时间里沉思着。

“无言良师,授吾医理;敬若先贤,临如活体;正心恭行,追深辨细;德彰术精,修成大医。”心里反复默念着解剖学誓词。

李宪琦至今还忘不了自己第一次在大体老师身上操作的经历。那是一次简单的上肢肌肉和神经的解剖与观察,但光是划开第一刀就仿佛用尽了他所有的力气。“我又期待又害怕。”期待着打开人体的奥秘之盒,但更害怕,不是害怕遗体,而是害怕自己的不当操作伤害到大体老师。

“见到大体老师之前,可能还有些心理障碍,但当见到大体老师的那一刻,心里七七八八的想法反而没有了。”作为医学生的必修课,生理不适早已经过两年的沉淀有所缓解,但在正式人体解剖之前,老师们都会为同学们讲解遗体捐献方面的知识,尤其是让每个同学养成尊重遗体捐献者的习惯,尊重和爱护大体老师。每次课前,同学们都会用心去哀悼眼前的整体或者离体的大体老师,因为大家知道,他们是为了医学研究事业而作出的无私奉献。

致敬遗体捐献者!青大医学生讲述“大体老师”的故事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

“截至目前,我们接受了遗体1046位市民的遗体,每年接受数量在80位左右。基本可以满足我们的教学科研需求。”青岛大学医学院院长张建勋告诉记者,青大医学院解剖实验室里的每一具遗体都来自自愿捐献,每年近500名临床医学本科生的解剖学实验教学,以及研究生、附属医院临床医生的临床实践都来源于此。

“没有大体老师就没有解剖学,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作为医学领域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解剖学为医学生成长为医生奠定了基础。而大体老师们则用身躯架起一条向死而生的桥梁,沟通了医学的虚与实,用自己的身体无言协助着每一位医学生。

未知死焉知生,一周两次与大体老师的见面让李宪琦内心有了更多感悟。没有人知道大体老师姓甚名谁,籍贯何在,只是以无主尸体的身份出现在这里……每一寸细纹都曾折叠着这条鲜活生命的喜怒哀乐,他们的面容定格在生命的终点,却在死后重新定义生命的价值。

“也许,在合适的时候我也会签下遗体捐赠协议,追随这些老师们的脚步。“玉壶存冰心,朱笔续师魂。李宪琦说,关于大体老师的故事没人了解,或许世间也再无人记得,但至少,医学生会永远在心底敬重他们,铭记在探索医学过程中大体老师给予的无私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