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大排档的美文

2022-01-20 11:06 作者:中国烹饪杂志 围观:

说起大排档,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独家记忆。

街边喧嚣嘈杂的食肆,锅气十足的旺火小炒,充满活色生香的生活乐趣。

美食评论家董克平则从行业发展的角度,追溯了那些年关于大排档的饮食记忆。

文/董克平

约了几个朋友在北京CBD一家餐厅吃饭,大家都吃得很开心。事后朋友发消息说:餐厅出品真不错,是不是因为我在才有这样的出品。这也太抬举我了。整个国贸商圈的餐饮,我喜欢的不多,这家是其中之一。平日里去国贸的机会就不多,吃饭还是要找自己喜欢的餐厅。吃一顿少一顿的年纪了,没有冒险探雷的必要。

那天一起吃饭的多是餐饮圈的朋友,话题也多和餐饮圈有关。厉晓麟先生谈到某餐厅已经做到行业翘楚,但当家人还是说自己有些菜是江湖菜。厉先生说,江湖菜多和当年大排档的兴起有关,现在多数人的饮食记忆也是跟着大排档的发展一起成长的。因此即使是高端餐饮,也会说自己是江湖菜,甚至在一些菜式上保留当年大排档的味道、风格。

就这个思路延伸开来,还真是这么回事。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手头逐渐有了余钱,外出吃饭多数还是去大排档。大排档是粤式叫法,和苍蝇馆子、小饭馆差不多,价格亲民,味道不差。从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这样的餐馆都是大众餐饮消费的主阵地。

董克平:大排档培养的美食记忆

避风塘炒蟹,图/张洋

就北京而言,去明珠海鲜酒楼、香港美食城、佳宁娜、潮江春的人毕竟是少数,去羊城酒楼(东四胡同里的小餐馆)、东单大排档(长安街旁做似是而非粤菜的小餐馆)、阿静粤菜酒楼的还是多数,当然还有很多物美价廉的川菜馆(如三峡大酒楼、五粮液大酒楼、豆花庄)和北京菜馆(如民芳、悦宾、东亚)等。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升,虽然有些酒楼餐厅已经消失了,但是人们却因过往的就餐经历而形成对美食的认知和要求,以致在一些高级餐厅里遇到与当年类似的味道,会因为感动而大快朵颐。

以往不得已的艰辛,努力之后的小康,奋斗之后的富裕,都可能在一饭一菜中飘过、闪过,记忆最深的可能是刚刚可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时的简单快乐。经历了繁复才理解简单,富裕久了一定会思念曾经的艰苦。没有这种对比,也就没有今天的幸福感,人就是这样让自己知足并继续奋斗的。

校对|予津

责编|江梅娟

···················

本文选自《中国烹饪》杂志2022年1月刊,欢迎转发到你的朋友圈。本微信号所有内容未经授权,谢绝转载,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转载时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

点击下方封面购买

点击下方链接

查看更多专题菜谱

排骨 | 牛肉 | 羊肉

鸡肉1 | 鸡肉2 | 鸡汤

董克平:大排档培养的美食记忆董克平:大排档培养的美食记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