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念友的美文

2021-12-24 18:34 作者:淮海文艺 围观:

“书者,抒也”感言

张尊军

著名文化学者、作家、书画评论家王华超先生言书法已成为其退休后的“三余”之好。他曾在《徐州日报》撰文《废纸三千,朝夕不辍》,介绍其研习书法的执着和快乐。何谓“三余”?“三余”即读书之余,写作之余、散步之余。书法成为他案头劳作之后的舒心小憩,散步之后的思考延续,此时的书写情趣和心境全在“抒发”。 何谓“抒发”?抒发即写心、写意、写情,写性灵、写思考、写精神。“书者,抒也。”书法乃会心纵情之艺!华超先生的感受颇耐品味。

华超先生怀乡时常写:古丰神韵,大风起兮云飞扬。念友时多书: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写作后则挥毫:雅琴飞白雪,高论横青云。心怡时展纸:恪勤在朝夕,怀抱观古今 ;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烦闷时亦书:贤者虚怀若谷,仁人习静如山;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读书后操笔:学问多源头活水,文章有笔下雄风;登高莫问千秋月,上马直追万古风。月华如水之夜,华超先生常写的内容多为: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与世无争诚淡泊,为人不俗自清高;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追慕古人得高趣,别出新意成一家。黎明早起之时,笔下流淌的则是: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语谦恭而修穆,尚德艺而励行。数十年来,华超先生反反复复书写的内容还有:积学储宝,哲思惟文;无怠于学,无愧于心;朝乾夕惕,千难一易;道德为原本,知识极诚明。近些年写得较多的内容有:胸中有高致,笔下无俗情;任头生白发,放眼看青山;静闻鱼读月,笑对鸟谈天;老来惟好静,清风万卷书;芳草春日依旧绿,梅花香到自然红……

书文合壁,内外兼修,由华超先生的书法即抒发的言论与行为,让人感慨多多,联想多多。古人写字纯粹为了实用,为了修身养性,出于一种热爱。对他们来说,写好字是自然而然的事。纵观古今,那些能千古流传的书法佳作,每件都是“内外兼修”的——它们都将内在的“道”与外在的“美”结合得天衣无缝。古代文人在事业、文章之暇,把“余事”做好了,也就成了书法家。书法由自在走向自觉是因为由实用书写走向了艺术表现,而这种自觉是由文人来实现的。之所以由文人来实现,便是因为在书写技巧之中逐渐注入了更多文化的、审美的因素。从历史上来看,可以肯定地说,中国书法的主流审美形态是文人书法。文人书法的审美祈向尽管有着个体的差异,或倾向于阳刚,或倾向于阴柔,但从总体上来看,却是以“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孙过庭《书谱》)的中和美为最高境界的。“中和美”不但有着文质、刚柔、动静的审美特性,而且亦贯穿于书法艺术的形式美之中,譬如方圆、藏露、曲直、肥瘦、奇正、虚实、疏密等以及表现这些形式美的方法之中,如中侧、迟速、轻重、参差以及用墨的浓淡枯润等各个方面。“礼之用,和为贵”,这种对立统一的基本法则渗透在我国的传统美学之中。

“书者,抒也。”在研习书法的过程中,华超先生尤为看重并喜欢自然书写,让笔墨在纸上自然流淌。书法上升到情绪的表达是书写者的自我幸福。通过书法穿越光阴,寻找到一片宁静,畅写有我又忘我的快意,书写者在快意中见出真性情。“性情”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观念。在先秦时期,“性情”中的“性”于孔子而言是“不可得而闻”、次于“天道”的重要思想,因而老子不言“性情”。战国中期,儒家哲学特别是孟子学说把“性”归为人的道德属性。与此同时,道家的庄子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认为“性”是任何事物的本来属性。“情”的观念在先秦诸子中意义一致,皆指人的情感和欲望。自魏晋时期开始,中国艺术精神兴起,“性情”从哲学观念衍生出艺术意义。从此,“性情”成为中国艺术极为重要的观念,对中国艺术和中国艺术家影响深远。情感性是书法的本质属性。不同的心境下创作出来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让观者在欣赏作品的时候感同身受,体会到作者内心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绪,从而产生共鸣。这正是书法的魅力所在。如果不从自然书写的角度来分析和观照古人书法,很容易落入窠臼,被技法束缚了思想。刻意去炫耀技法的精巧,机械模仿古人的体态,就是东施效颦。这样的作品技法很有高度,外表很美,内在却很苍白。孙过庭说“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质”就是自然,“妍”就是不自然。现在的书法为什么不如从前?是因为不自然了。只有自然才是书法的大美。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生存智慧,是世俗社会净化人们心灵的绿洲,是自由精神休憩的芳草地。书法本不应该如今日这样纷乱喧闹,理应从嘈杂迷乱中蜕化出来,回归其高雅艺术之境。书家要以文化为滋养,走向真善美的旅途。华超先生书法,明显得益于其深厚的文化学养、温雅的性情修养、难得的天赋悟性等。正如名家品评说:“面对王华超的书法作品,扑面而来的感觉是雄强、厚重、沉静、典雅,且极富诗意和书卷气,殊为难得”

“书者,抒也。”祝愿华超先生会心纵情于“三余”之好,畅游墨海,健康快乐!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