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在穷不穷教育的美文

2022-01-17 14:44 作者:老王头谈历史 围观:

私塾学习生活因故结束后,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要他去湘潭米店做学徒,但毛泽东不太情愿。于是,他就去找李漱清,请他帮忙拿个主意。

李漱清比毛泽东大十九岁,先后毕业于湘潭师范学堂、湖南法政学堂,接受了新思想。毛泽东曾师从于他,并与之成了忘年交。

得知毛泽东的窘境后,李漱清断然说:“你绝对不要去做学徒工,那样会葬送了你的大好前途。”

离开东山小学学堂后,毛主席望着滔滔江水感慨道:穷不穷,毛泽东

李漱清(图像)

“我也想继续读书,可是,要想改变我父亲决定了的事情,很难!”毛泽东犯愁地说。

李漱清看了看眉头紧锁的毛泽东,灵机一动,建议毛泽东:“你可以先到湘潭,但不要去米店,而是去找个学堂读书。假以时日,或许你的父亲会改变原有的主意。”

就在毛泽东别无良策,打算按照李漱清的建议去做时,他的在湘乡县公立东山高等小学读书的表兄文运昌来了。

文运昌得知了情况后,也不同意毛泽东去当学徒,建议他跟自己到东山学堂读书。毛泽东听表兄介绍了东山学堂的情况后,当然愿意去,可怎么说服父亲呢?

离开东山小学学堂后,毛主席望着滔滔江水感慨道:穷不穷,毛泽东

毛主席之父毛顺生(图像)

这时,毛泽东的母亲说她有个办法,可以试一试。于是,毛麓钟、李漱清、毛宇居,以及毛泽东的舅舅文玉钦、文玉瑞等人,陆续来到毛泽东家中,劝说毛顺生。

他们“游说”的中心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不能让毛泽东去当学徒,而应让他跟着文运昌去东山学堂继续读书。

最终,“车轮战术”发挥了作用,毛顺生对儿子开了“绿灯”,未满17岁的毛泽东如愿地跟着表兄,于1910年秋天,来到了他离开韶山后的第一站——湘乡县城的东山高等小学堂。

可是,此时的小学学堂已招录满员,不再招生了。这时,文运昌安慰毛泽东,不要着急,他去想想办法。

离开东山小学学堂后,毛主席望着滔滔江水感慨道:穷不穷,毛泽东

建国后的文运昌(图像)

后在文运昌的极力推荐下,学堂负责人、维新派人士李元甫决定,对毛泽东进行考核,然后视情况而定。

于是,毛泽东在李元甫等人的众目睽睽之下,挥毫立就了千余字的《言志》一文,上呈李元甫。

李元甫见了文章,先是被毛泽东那工整的蝇头小楷所吸引,接着被文中救国救民的壮志豪情所感染。阅毕,李元甫高兴地对在场的人说:“我敢说,我们录取了一名建国才。”

随之,毛泽东破格进入了东山小学学堂学习。

离开东山小学学堂后,毛主席望着滔滔江水感慨道:穷不穷,毛泽东

青年时期的毛主席(图像)

东山学堂学风朴实、学规严谨,加之学堂负责人李元甫思想进步,教员多为维新派,故而到处呈现着新气象,令毛泽东如入新天地。

进入东山学堂后,勤奋、刻苦的毛泽东撰写的《宋襄公论》、《救亡图存论》等文章,均被国文老师推荐给同学们“传观”。有时,他的文章还经老师批注后,张贴在“揭示栏”内,供大家学习赏析。

国文老师谭咏春曾这样评价毛泽东及其文章:“视君身有仙骨,环观气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此等评价,不可谓不高!

毛泽东之所以能把文章写得如此好,既得益于他六年私塾学习打下的深厚的古文基础,也得益于他阅读了《盛世危言》等系列思想开明的新时代书籍。

离开东山小学学堂后,毛主席望着滔滔江水感慨道:穷不穷,毛泽东

《盛世危言》

就学期间,毛泽东发现学堂中有一座藏书楼,里面摆放着许多图书。除了古代经典外,还有不少反映新时代的书籍。毛泽东为此欣喜异常,就像寻宝人发现了无比珍贵的宝物一样。

于是,毛泽东经常到藏书楼,“贪婪”地获取着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一些新知识。

其中,维新派人士康有为、梁启超的著作,深深地吸引了毛泽东。

他觉得他们的文章,不管是内容还是文体,都透着浓浓的新意。于是,他怀着崇拜之意,去刻意模仿康、梁的文章风格。

离开东山小学学堂后,毛主席望着滔滔江水感慨道:穷不穷,毛泽东

康有为(图像)

由于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等种种因素的影响,此时的毛泽东尚不知道,孙中山先生竭力主张推翻清政府封建统治的民主革命思想,正替代着康、梁的维新变法思想,且已经成为了时代的主流。

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从维新派那里接受政治思想启蒙,是理所当然的。

沉浸于康、梁之中的同时,毛泽东还结识了谭世瑛(国文老师谭咏春之子)、萧子暲、萧子升等好朋友。在与之相处交往的过程中,毛泽东的眼界不断开阔。

毛泽东读了萧子暲借给他的《世界英雄豪杰传》后,知晓了拿破仑、彼得大帝、卢梭、华盛顿、叶卡捷琳娜女皇等世界名人的事迹,并为之感慨不已。

离开东山小学学堂后,毛主席望着滔滔江水感慨道:穷不穷,毛泽东

华盛顿(图像)

毛泽东认为:中国也应该有如此的人物,也应该讲求富国强兵之道;每个国民都应该振奋自强,努力向前。

虽然,中国积贫积弱、萎靡不振,要使它富强独立起来,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经过不懈地拼搏奋进,定能像华盛顿奋战八年后建立美国一样,开创我们中国人的新时代。

毛泽东在东山小学学堂就读半年后,李元甫、谭咏春和教修身的贺南纲等人认为,就毛泽东已经拥有的学识来说,他已不适合再就读于东山小学堂,而应该进入高一级学堂学习。

于是,他们三人写信举荐毛泽东到长沙读中学堂。

随之,毛泽东于1911年春季,依依惜别了恩师,离开灌输了自己新思想的东山学堂,搭上行驶在湘江里的火轮,前往湖南省最大的城市长沙,开始了新的人生旅途。

离开东山小学学堂后,毛主席望着滔滔江水感慨道:穷不穷,毛泽东

湘江橘子洲头的毛主席雕像

在火轮上,毛泽东望着滔滔江水,自我感慨道:“……;沉不沉,大火轮;穷不穷,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对此解释说:“大火轮很沉,没有人能搬得动,却能漂浮在水面上。当时,我毛泽东身上一文不名,但我的精神世界非常富有。”

一些史学研究者说,东山高等小学堂是毛泽东新学的起点,奠基了他救国救民的志向。

主要参考文献:《毛泽东的故事》、《毛泽东之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