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白水洋的美文

2021-12-31 11:54 作者:admin 围观:

  何为理想的乡村生活?

  有人回答:在生活上兼具现代化的便利,在文化上不失邻里守望的乡土传统,在生态上回归自然山林。

  这描绘的就是白水洋的样子:

  她是天然的山水纯净之地,大雷山、安基山等群山逶迤,常年云雾缭绕,永安溪、黄沙溪、双港溪蜿蜒流淌,仿若世外桃源;

  她是历史悠久的精神家园,民族英雄戚继光在这里抗倭,当代教育学家朱洗在这里传学, 黄沙狮子、白水洋豆腐等传统文化遗产和特色美食声名远播;

  她是触手可及的理想居所,春有桃花源半程马拉松、夏有乡村篮球联赛、秋有国际滑翔伞邀请赛、冬有百公里毅行,带给你不一样的乡村体验……

  富有乡村之特色、兼具城市之便利,白水洋镇汇聚了城乡的精华。

  如果说世界上有一个地方:你若来临,便想厮守,难以离开。

  她就是白水洋。

  让发展回归自然

  和绿色的本源

  诗人周晗说:“唯有山水,可以住灵魂。”白水洋地处临海、天台、仙居三个县(市)交界处,四面环山,中间为盆地,永安溪穿流而过,让这里的山水自带一份仙气。

  这里充满了原生态的气息,能触及自然生长的脉络。在上元地村南面的永安溪湿地公园,上百年的树木自然地生长,园内90%以上是枫杨树,最大胸径超过80厘米;在海拔800多米的安基山上,有一片40多年树龄的茶园,至今保留着原生态的生产和管理方式;被精心呵护的数万亩杨梅基地,以纯天然的口感熨帖舌尖……

  在白水洋,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横亘在眼前的命题,而是一种长久累积的平衡。白水洋镇的人们亲近自然、敬畏自然,把生态环境当作白水洋最宝贵的财富。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人与自然的相处之道,让人的发展不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让良好的环境为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每年5月中下旬,杨梅进入成熟期,白水洋镇便会展开一场针对杨梅的统防统治绿色防控大行动。作为“浙江杨梅之乡”,白水洋镇是临海杨梅的主产区,种植面积近5万亩,是浙江省首个也是唯一的杨梅特色农业强镇。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杨梅品质”,成为白水洋镇的新共识。从2008年开始,白水洋镇便率先试行杨梅统防统治工作,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安排统防统治巡逻队、党员干部、村民到各个路口把关值守,严禁梅农私自上山打药。2011年,白水洋被国家农业部列入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区。通过建立农产品生产主体追溯体系,全镇纳入农产品生产可追溯体系的监管企业和专业合作社23家,规模生产主体可追溯率达到96%。

  13年的品质坚守,酝酿了白水洋杨梅良好的品质和口碑。白水洋杨梅拥有浙江名牌产品2个、浙江名牌农产品称号1个、浙江省著名商标4个,多次在各类农博会上荣获金奖,被评为绿色无公害产品。2020年白水洋镇杨梅产量和价格都创下历史新高,销售收入近5亿元,比去年增长50%以上。

  优越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优质的农产品。除杨梅外,桃子、茶叶等都是产值超亿元产业,白水洋人靠山吃山,实现了就地致富。2019年,全镇农业总收入超10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

  “绿色发展就是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让老百姓既享受生态环境的福利,又增加经济和社会效益。”白水洋镇党委书记程卫国说。

  依托独特的人文自然资源禀赋和杨梅等主导农业,融入乡村旅游、体育休闲、特色文化等元素,白水洋构建了“春赏花、夏摘果、秋露营、冬观枫”四季节庆活动,将山水资源串点成线、集景成区,带动乡村旅游第三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与之相应的,国家级卫生乡镇、省级杨梅特色农业强镇、省级美丽河湖、省级最美田园、台州市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样板镇……诸多荣誉纷至沓来,串起了一行白水洋镇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坚实足迹。

  让人人参与乡村

  的建设与振兴

  在海拔800多米的白水洋镇安基山上,层层叠叠的茶园铺满青山,吸取着天地的灵气。但是,有40余年种植历史的茶园长年处于野生废弃状态,直到2007年,一个名叫方跃的小伙子放弃杭州的工作,回到家乡与父亲一起创业,安基山茶园才走上了脱胎换骨之路。

  “安基山土质佳、水质好、云雾多,非常适合茶叶的生长。”方跃注意到,安基山上不仅茶叶纯天然、品质高,更难得的是生态好,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滑翔伞运动。2008年,在打造天然有机茶园的基础上,白水洋镇又在安基山投资建设滑翔伞基地,以“农业+运动+旅游”的方式赋予茶文化新内涵。

  目前,安基山滑翔伞基地已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中国安基山国际滑翔伞邀请赛、滑翔伞国家队集训、滑翔伞C级考核培训等活动,年接待体验飞行游客3000多人次,带动游客50000余人次。白水洋镇的丁公园村、大泛村、黄坦洋村变身成了“民宿村”,每个村平均拥有100张以上床位,曾经的荒园成为村民致富的“聚宝盆”。

  《乡土中国》一书中说:“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但人口流失和生活方式转变正在使乡土文化趋于解体。白水洋一直在思考的是,如何让乡村既保留城市所没有的原生态,又兼具城市功能之便利?如何让乡愁这种中国人珍贵的情感不仅停留在纸上,还要转化为动力,投入到乡村建设和振兴中去?

  白水洋的答案是,通过民主协商议事平台,鼓励群众参政议政,调动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探索“乡贤+”工作机制,通过乡贤讲堂、乡贤帮村、乡贤顾问、乡贤调解等载体,号召乡贤回归家乡共建美好的家园;举办类型多样的乡村活动,增强乡村的组织力、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乡村成为有看头、有活力的乐园。

  今年夏天,由白水洋镇人民政府主办的2020白水洋镇“爱康杯”第四届篮球联赛如期举行,共有16支队伍210名运动员参加,现场观众累计超10万人次,超百万人次在线观看网络直播。“不少在外求学、务工、经商的白水洋人纷纷回乡参赛。”程卫国兴奋地说,白水洋镇举办乡村篮球联赛第四年了,村民的热情一次比一次高,首次实现了白水洋、双港、黄坦片区参赛队伍全覆盖,乡村篮球赛成为一个凝聚民心、增强群众共同价值观和认同感的平台。

  在乡村振兴的路途中,村民理应成为乡村理想的主导者、建设者,而不是单纯的旁观者、协从者。在白水洋,每一个全民健身运动都成立了协会,每一个协会都组织了一批热心的志愿者,他们不仅主动承办各类赛事,还活跃在垃圾分类、清峰行动等乡村治理的场景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白水洋,成立了临海市首个乡村振兴人才基地(琳山新农学堂),乡贤们发挥各自所长,传道授业解惑给“新农人”、产业大户、种养殖能手、能工巧匠、村党员干部……

  因为热爱,所以参与;因为参与,更加热爱。在白水洋镇党委、政府的感召下,在家乡优越自然环境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白水洋人参与到乡村建设的各个角落,将浓浓乡愁化作热爱家乡、回馈桑梓的实际行动,成为白水洋别具一格的新风尚。

来源: 浙江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