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关于黄鹤楼建筑美的美文(论黄鹤楼的建筑美)

2021-12-29 18:37 作者:甘典军 围观:
甘典军讲武汉:黄鹤楼--匠心营造,建筑之美

本期我们讲述的故事是一座楼和一个人情系一生的奇缘。他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师承名师,是新中国培养的建筑学高材生。他就是黄鹤楼总设计师、中南建筑设计院的高级建筑师向欣然。

1978年,武汉市再次启动重建黄鹤楼的方案,市政府向全国所有单位征集设计方案。当时的向欣然才从文革的学习班走出来,处在人生低谷,根本就没有想法去为黄鹤楼搞设计。当时院里有位老建筑师对黄鹤楼很感兴趣,但是画效果图的功力没有向欣然深厚,所以老建筑师邀请向欣然帮助自己画效果图。

当时,从全国各地征集到的设计图五花八门,有的作品像埃菲尔铁塔,有的像南京中山陵肃穆庄严,有的像苏州园林小巧玲珑。最终,向欣然参与的那个方案被选中,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以后再呈送给住建委。这部作品的屋檐是雨棚式的小屋檐,而且只有最上面两层有雨棚,从空中俯瞰设计的形状是个矩形,正面宽侧面窄,向欣然认为这些都是需要后期改动的。后来,向欣然和那位老建筑师的设计理念就出现了分歧,相持不下,最终决定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思路重新出一套设计方案,供市政府挑选。结果可想而知,向欣然主张大屋檐、以清代直筒楼为蓝本、以钢筋水泥为基础增加到5层,最终向欣然的作品获胜。黄鹤楼一共使用了72根大柱,60个翼角层层凌空,看上去就像展翅欲飞的仙鹤。

当时很多的设计师,只会出效果图,交给工人施工的施工图不会画,有的设计师室内设计不会做。当时的向欣然什么东西都会,在文革学习班的时间里他一心一意地研究着这些学问,仿佛这是上天有意的安排,早已注定让向欣然建黄鹤楼。不过,他也被质疑过,那时的向欣然只有40岁,还没有职称。领导问他,你怎样保证能够把黄鹤楼设计好?向欣然急了,他指了指长江,说到:如果完不成任务,我就跳江。

在景区的其它建筑上,我们也能揣摩到向老的匠心独运。比如搁笔亭,它的规格已经远超亭的范畴了,我们常见的有四方亭、六角亭、八角亭,而搁笔亭更像是一个大牌楼,而且飞檐特别舒展,符合李白飘逸洒脱的个性。再说到鹅池,历史上黄鹤楼旁边并没有鹅池,王羲之也没有来黄鹤楼写字。那为什么要建个池呢?因为整个山上都没有水,刚好南门有个平整的空地。有天晚上,向老的老伴就点醒了他:黄鹤楼缺水,你要搞点水。水的好处是不太占空间,视线不受约束。当人们离开喧闹的城市进入南门,猛然看见一汪水池,那心情就放松下来。

1978年开始做方案,1981年破土动工,1985年主楼完工,接着建南楼、白云阁、落梅轩,到了2000年,最后一个景点千禧吉祥钟落成。向欣然为黄鹤楼服务了22年。一个人,一辈子,一座楼。是多么值得骄傲与幸福的事情。然而,谁曾想到,还原历史还原文化,还原武汉人心目当中的标志性建筑,向老经历了怎样的艰辛和磨砺。如果不是怀揣着对武汉的热爱,如果不是对武汉文化有着深厚的理解和情怀,他怎么会拿着自己的生命做赌注,克服重重困难,去绽放他的才华和勇气呢?当崭新的黄鹤楼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整个武汉如同画龙点睛一般,失落了一百年的灵光,再现。整个城市的文化生命变得生机盎然。

一个人,一辈子,一座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