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晶羽文学网

微信
手机版

郭沫若白鹭读后感(郭沫若白鹭读后感50字)

2022-05-30 20:30 作者:屯不宁 围观:

细读《白鹭》

——二三观点的赏析批评

屯不宁 2021.8.10

细读《白鹭》——二三观点的赏析批评

来源:网络

郭沫若的《白鹭》很短,却颇多藴藉,虽说不必费力便能明白作者于白鹭之美的显在刻画和欣赏。

有人说本文写白鹭的“自然美”,但这观点的自洽至少需要排除以下的疑问:

一,诗歌的最大特点是凝练,从语言到感情再到形式,千锤百炼。无论其最终的艺术效果会如何地浑然天成,都无法回避那创作过程的斧凿和雕琢,更遑论其表达形式和韵律安排上的规整!——规整又恰恰是自然美的头号大敌,能让人一秒跳出并直指人力。《白鹭》呢?“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打开头到结尾,“诗”始终都是白鹭之美的最耀眼的标签。

二,作者把白鹭放进天地的背景中为其绘就三幅简笔素写的画,而其中的第一幅则重点强调那丹青所铺的画布,画幅所匹的画框,“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既不宽大亦不窄小,一切都是刚刚好。经由美和审美的人文质地,赋予白鹭美以人的性灵和情思,这美岂非正落脚于自然美的对面呢?!

艺术美分明在更多人那儿讲求的是天然去雕饰,作者偏反其道,再三申说白鹭这美的精工慧施,何则?无论原因何在,都不影响对所谓“(追求、讴歌)自然美”的颠覆。

另有说法,《白鹭》托物而不咏志,只是一种纯然的审美。美的纯粹性,美的实体化,这该是多少艺术家的坚守和追求啊!如果这评论是放在“青蛙跳入古池中/扑通一声”的徘句上,我毫无异议;但如果是《白鹭》,我有话要说。

先是一个问题,得从引文中的一个疑点问起。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请问,什么是“清澄的形象化”?如果说“白鹭是一首诗”,作者只用诗的抽象和模糊来形容白鹭的美,那么我也无意去否认这美的纯粹性;问题是作者又在本段中用“而且具有生命了”来高歌这“形象化的清澄”——白鹭!

清澄之美,其内涵实于文中处处可见。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是极为克制的“适宜”,而不是感情浓烈的“完美”,故此,说“朴实无华”毫不为过。朴实无华,既是作者表情达意的色彩基调,更是白鹭之美的显见特点。怎么讲?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作者把白鹭的“常见”置于白鹤、朱鹭、苍鹭们的“太不寻常”之后,于对比中亮明态度——别人是物以稀为贵,“我”则更愿意珍视平凡之美。前者相对于后者是“难得”,后者相对于前者是“易与”;前者又因难得而贵,因贵而远,远在彼,后者则因易与而贱,虽贱却美,美在我。至此,还能说清澄之美的纯粹中没有托物言志的话外音吗?

如果能,我们继续。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絶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如果说白鹤朱鹭苍鹭的“大了一些”和“太不寻常”无法确切地申明作者何以独独钟情白鹭的话,那么本段,作者极具人格化地赋予也是解释了之所以偏爱和呕歌白鹭的原因:絶顶之上的孤独,虽不安稳却仍能悠然!如此,再与文章第一幅画那寥寥几笔的山水神韵相结合,再与“歌声未免太铿锵”的热闹和注目相比照,作者的志趣难道仍不呼之欲出吗?!

清澄之美,而且具有生命了。

这生命是白鹭吗?六祖惠能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心动。风确实动了,幡确实也动了,但真正让人注意到风在动幡在动的却是心动;否则,熟视而无睹。这生命是白鹭,整篇文章都在说白鹭,但这生命只是白鹭吗?这生命更是——

作者的志意。无所谓寻常,无所谓孤独,无所谓不安稳,只贵乎所在的,所有的,所是的。

清澄之美,不假诸外物,只求诸己。

或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直行而已。若是考虑虑创作背景,说《白鹭》表达有作者的政治理想,亦无不可,——这或许更能接近作者的本心,但又不径直等同于他写作的初旨。

细读《白鹭》——二三观点的赏析批评

来源:网络

再就有疑,“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中,何以“常见”的白鹭竟至于因其低飞而叫“我”直呼“恩惠”?这低飞不是“白鹤太大而嫌生硬”时的低飞,不是“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时的低飞,而是“悠然”于“不安稳”的“絶顶”之后的低飞,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之后的低飞,此时,白鹭已然不再是白鹭,而成为了“清澄”的化身。得见一个清澄的生命,能藉以洗涤这内心的纷扰,岂不正是一种——

恩惠!

相关文章